芒种过后,中午时天气更热,
人也容易出汗,所以衣服一定要
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更要常洗澡,可使
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要注意在出汗时
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
若"汗出见湿"容易滋生痤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的包烨华主任:
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可是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包烨华主任: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芒种节气多食用养阴生津食物,如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包烨华主任:生病期间可多食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等,用来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到了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们汗腺打开,毛孔疏松,在睡觉时也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或猛吹电风扇,邪风乘虚而入;有的年轻人贪图凉快,在洗浴后不等擦干肌肤,就吹电风扇。这些都是引起热伤风的因素。"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医学上也
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
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
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
【详细】
"夏打盹"虽是人们在夏季常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但要区别对待。对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业工作者,就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详细】
专家支招: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预防夏打盹又可以防止血压上升和血压过低。
钾元素可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元素较高的食物有:粮食中的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
专家分析: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体一旦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其以下肢最为明显,称为缺钾软瘫。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且伴有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悸,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
节气灸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包烨华主任:夏天人们的毛孔都开放,这个时候开展冬病夏治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节气灸疗法就是选择在节气当天根据疾病性质及自身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在相应的主要穴位分别进行艾灸,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芒种就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
药浴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 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医生提醒: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以浸浴为主,芒种时节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沐浴最佳,即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医生提醒: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